清明节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节日,标志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在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5°,气候温和,万物生长,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节不仅是一个自然节气,也是一个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根据提供的信息,2025年的清明节落在4月4日,这一天在农历中是三月初七,星期五。清明节不仅是自然界的节气,也是人们进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的日子。
清明节期间,人们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习俗活动,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修整墓碑,并献上鲜花和食品,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此外,清明节也是亲近自然、踏青郊游的好时节,人们会利用这个机会走出户外,享受春天的美好景色。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清明节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清明节的庆祝活动,人们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怀和文化传统。
清明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催发着无数诗人骚客的诗情雅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清明》——杜牧
全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这首诗流传度极广,提到清明节,很多人第一反应便是它。诗描绘了清明时的天气与氛围,虽未直接写祭祀习俗,但从诗境中能体会出来。诗人想找酒家落脚,诗却停在牧童的遥遥一指上,言有尽而意无穷,后续任凭读者想象125。
《寒食》——韩翃
全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生动地描绘出寒食节时皇城的迷人春色。“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后两句则生动地刻画出皇室的雍容富贵与特权1。
《寒食》——孟云卿
全文: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赏析:写在他乡过寒食节的凄凉情景,在江南二月繁花盛开的时节,诗人却因贫困和漂泊而倍感悲伤,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哀伤1。
《清明夜》——白居易
全文: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赏析:描绘了清明之夜在刺史家中的所见所感。清风明月,诗人独自在回廊漫步,听着弦管之声,暗暗赏花,营造出一种闲适又略带孤寂的氛围1。
《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
全文: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赏析: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出城踏青的热闹景象以及日暮后万籁俱寂的宁静,动静结合,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自然之美123。
《清明》——黄庭坚
全文: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全诗道尽人生世事的无常。清明时节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同时用典故表达对贤愚难辨的感慨124。
《破阵子·春景》——晏殊
全文: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描绘了清明前后的自然景象和少女的生活片段,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展现了春日的活力与美好1。
《清明日对酒》——高翥
全文: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赏析:将清明祭祀的悲伤与人生无常的感慨相结合。祭祀时人们面对坟冢悲伤无限,日暮归家后生活依旧,诗人倡导人们活在当下5。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
全文: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赏析:这首词是怀人之作,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风雨、春景,抒发了对逝去情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细腻,意境清幽。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全文: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赏析:上阕写景,描绘了春日里的城市风光;下阕抒情,在寒食节后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珍惜当下的态度,体现了苏轼豁达超脱的心境。
综025年的清明节即将到来,这是一个缅怀先人、亲近自然的特殊日子。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会进行传统的扫墓祭祖活动,还会享受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清明节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和自然节气,将继续在中国乃至全球华人社区中传承和发展。
关注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众号